close

縱貫線 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

縱貫線鐵路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,位於汐止車站往高雄方向出站不遠處的高架化鐵路橋下,也可說是在新北市汐止運動中心對面(隔著高架鐵路的對面,橋下小吃店那一帶),座標:25.065694, 121.656917,是鐵路尚未高架化時,平面鐵路時代的暗渠遺跡,目前仍使用中,遠看像是一般的排水涵洞。

 

此橋日本時代初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上卷寫為「下藔坑二橋」,中卷寫為「水返腳溪暗橋」。
 


縱貫線汐止~南港間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-1M2(汐止運動場西北角_25°03%5C56.5N 121°39%5C24.9E)_蔡宜儒攝20051009.jpg
↑ 縱貫線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舊照,圖中電車行駛於未高架化時的地面軌道上,左側橋墩柱是快要完工通車的高架鐵路。(2005.10.09 蔡宜儒攝) 

 

縱貫線汐止~南港間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-3M(汐止運動場西北角_25°03%5C56.5N 121°39%5C24.9E)_蔡宜儒攝20051009.jpg
↑ 縱貫線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舊照,上半圓拱為紅磚砌築,下半側壁及其它部位均是石砌。(2005.10.09 蔡宜儒攝) 

 

鐵道史上卷(汐止~樟樹灣)-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.jpg
↑ K神人提供清晰版本的1910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上卷p.134「基隆新竹間橋梁表」,表中記載的「下藔坑二橋」應是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的前身。


日本時代初年,日人調查清代基隆~台北段鐵路的汐止暗渠的前身「下藔坑二橋」為1孔木橋,每孔跨度15呎(4.57m)。之後不明時期,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改建此橋,重建後橋名為「水返腳溪暗橋」,為一小拱橋,跨度12呎(約3.66m)。


鐵道史中卷(汐止~樟樹灣)-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.jpg
↑ 1911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中卷p.132「北部改良線橋梁表」記載改建後的「水返腳溪暗橋」基本資料。


日本時代中期1915年度,包含此橋的八堵~汐止段鐵路雙線化,猜測此期間拓寬「水返腳溪暗橋」於另一側;我沒看過另一側的模樣(或許根本看不到?)
 

二萬分一臺灣堡圖(汐止暗渠).jpg

↑ 日本時代初年二萬分之一《臺灣堡圖》水返腳溪暗橋位置(日本時代後期更名為汐止暗渠)。


日本時代後期昭和年間,「水返腳溪暗橋」更名為「汐止暗渠」。


橋梁溝橋報告書(汐止~樟樹灣)-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).jpg
↑ 1938年《橋樑溝橋名稱訂正報告書》列出「水返腳溪暗橋(渠)」更名為「汐止暗渠」。(國家檔案管理局典藏)

 

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圖(汐止暗渠).jpg

 

↑ 1999年二萬五千分之一《經建版地形圖》汐止暗渠(原名水返腳溪暗橋)位置。


2000年代,政府進行縱貫線「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工程」。2006年4月9日,五堵~汐止高架化鐵路通車,汐止暗渠功成身退,雖不再是鐵路涵洞,但暗渠仍留用做為排水渠道,但不曉得哪個時候,暗渠的洞口有稍稍加建結構物,但大體上維持原貌。

 

IMG_1716M_汐止南港間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_汐止運動中心對面_25°03%5C56.5N 121°39%5C24.9E)_蔡宜儒攝20200620.jpg
↑ 近年的汐止暗渠,結構體大約維持日本時代初年的樣子,幾乎沒變,甚至枯水期還能看到底部的紅磚抑拱。(2020.06.20 蔡宜儒攝) 

IMG_1717M_汐止南港間汐止暗渠(水返腳溪暗橋_汐止運動中心對面_25°03%5C56.5N 121°39%5C24.9E)_蔡宜儒攝20200620.jpg
↑ 汐止暗渠近年遠觀像是一般的大排水溝,暗渠(涵洞)上為普通巷道與小吃店,小吃店上面是縱貫線高架軌道,高架軌道後面是汐止運動中心。本照片左側為基隆方向、右側為高雄方向。(2020.06.20 蔡宜儒攝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DC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