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貫線 汐止橋
縱貫線鐵路汐止橋,位於原地面時代汐止站東北側,俗稱茄苳溪橋(座標:25.070306, 121.663972),現應已不存。此橋日本時代初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上卷與中卷都寫為「加東溪橋」。
↑ 縱貫線汐止橋舊照,後面是水碓街及汐止站。(1998.03.01 蔡宜儒攝)
↑ 縱貫線汐止橋舊照,面向基隆方向,後面是茄苳路。(1998.03.01 蔡宜儒攝)
↑ 1910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上卷p.134「基隆新竹間橋梁表」記載的加東溪橋基本資料。(感謝K神人提供清晰版本)
日本時代初年,日人調查清代基隆~台北段鐵路的「加東溪橋」為3孔木橋,每孔跨度142呎(46.88m)。這個跨度或長度,個人覺得似乎怪怪的(比保長坑溪橋還長?)。
之後1908年7月1日,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動手改建此橋,同年10月20日完成,重建後的加東溪橋為鈑梁橋,僅1橋孔47呎11吋(14.6m)跨徑。
↑ 1911年《臺灣鐵道史》中卷p.132「北部改良線橋梁表」記載改建後的加東溪橋基本資料。
↑ 日本時代初年二萬分之一《臺灣堡圖》加東溪橋位置。
日本時代中期1915年度,包含此橋的八堵~汐止段鐵路雙線化。
日本時代後期昭和年間,加東溪橋更名為「汐止橋」。
↑ 1938年《橋樑溝橋名稱訂正報告書》列出「加東坑溪橋」更名為「汐止橋」,該列後面有鉛筆打上「?」問號,不知其意。(國家檔案管理局典藏)
↑ 1999年二萬五千分之一《經建版地形圖》汐止橋(加東溪橋)位置。
2000年代,縱貫線「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工程」時期,汐止橋的西正線橋停用,而原東正線橋改為臨時西正線橋,並在一旁打掉圍牆,另架設臨時東正線橋。
↑ 「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工程」時期的汐止橋,右側為停用的西正線,左側電車行駛的是原東正線(當做臨時西正線),更靠左邊的是臨時東正線。照片遠方為汐止臨時站。(2003.07.19 蔡宜儒攝)
2006年4月9日,汐止、五堵高架化鐵路通車,汐止橋功成身退。現在原橋址的茄苳溪兩岸,被堤防圍起來。
↑ 汐止橋停用首日(面向汐止站方向),右上方為剛通車的高架鐵路。(2006.04.09 蔡宜儒攝)
↑ 汐止橋停用首日(面向基隆方向),左上為剛通車的高架鐵路。(2006.04.09 蔡宜儒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