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本文2006年12月2日10:02發表於無名小站「中年の草食男子」(之後轉至隨意窩),今重貼於痞客邦;照片則重新標註,並加上拍攝日期】

基隆-竹仔嶺招魂碑(已拆)


在縱貫鐵路八堵站北側,過了八堵橋之後,有一個火車山洞,叫做「竹仔嶺隧道」。

竹仔嶺隧道現在(2006年11月)共有兩個洞,一個是火車通行中的紅磚山洞,另一個是剛建成、尚未啟用的水泥山洞。爾後,紅磚山洞將要廢棄,列車會改駛水泥新隧道。(按:新隧道已於 2008 年年初通車;舊紅磚隧道則預計於同年春季停用。)
 

IMG_5507M1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二代(左)與第三代(右)竹子嶺隧道南口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竹仔嶺隧道外貌(八堵側),左邊是現行的紅磚山洞,右邊是新挖好的水泥山洞。(2006.08.19 蔡宜儒攝)
 

水泥新山洞的位置,其實是將更早期的一座老山洞挖除後,再建一座新的,那座已消失的老山洞,我在這裡稱為「第1代竹仔嶺隧道」,做為區別。

IMG_5513M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三代竹子嶺隧道南口(左側第二代隧道)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新竹仔嶺隧道。(2006.08.19 蔡宜儒攝)
 

第1代竹仔嶺隧道完工於1898年(明治31年),即日本剛統治台灣的第三年,當時,日軍的臨時台灣鐵道隊新鑿第1代竹仔嶺隧道(原稱「竹仔藔隧道」),將鐵路改道,捨棄前清劉銘傳時代經由獅球嶺的路線。山洞施工期間,造成百餘人死亡,因此,隧道完工後,主事者建碑以祭之。

碑在哪裡?十餘年前,在山洞口外面(八堵站側)的廢軍營裡,有一塊「親愛精誠」碑(碑面被水泥抹平),由於曾有業餘鐵道考古者D君在水泥面隱約看出「…工夫…」及「…有馬大…」等楷書字體,因此,當時幾乎已認定那座「親愛精誠」碑,便是1898年的老隧道竣工紀念碑。

(※按:「…工夫…」,當時猜測是「鐵道工夫」這四個字;「…有馬大…」,當時猜測是「有馬大倉 」這四個字,分別表示「有馬」及「大倉 」兩個日本人的工程包商。)

唯一遺憾的是,當時無法看清楚其他碑文的內容,欠缺那臨門一腳。

2000年,這座碑,因施工需要而鏟平……

從此,無法得知它的來歷~~

IMG_5507M2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二代(左)與第三代(右)竹子嶺隧道南口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紀念碑原本的位置,大約在隧道洞口(八堵方)的外側,如圖中黃色箭頭框框處。(2006.08.19 蔡宜儒攝)
 

2006年中,無意間在國立台灣圖書館翻到一本舊書:《北臺灣の古碑》,這是一本日治時代大正年間的手寫書,書中看到作者曾抄錄了所謂『竹仔嶺招魂碑』的碑文,如下翻攝照片: 

1923年M《北臺灣の古碑》(手寫本)P42_竹仔嶺招魂碑.jpg
↑ 竹仔嶺招魂碑,取自1923年《北臺灣の古碑》,作者不詳,序文是由石坂莊作所書。
 

這下子,幾年前的謎全解了出來,原來,以前山洞口那座已消失的「親愛精誠」碑,果然與隧道的工程有關。只是,萬萬想不到,它的名稱叫「招魂碑」,聽起來真是陰。

由自個兒留存的1995年照片中,可見到碑面殘存的幾個字:

26-30~36M_竹子嶺隧道招魂碑正面(第一代竹仔藔隧道南口(八堵側)外廢營舍旁)_背景為大正年間新縱貫線_蔡宜儒攝19950311.jpg
↑ 竹仔嶺招魂碑未拆除前,還可以隱約見到一些字。(1995.03.11 蔡宜儒攝)
 

把這些字拿來與《北臺灣の古碑》書中招魂碑的碑文比對,發現全部都有出現,真是慶幸當年有近距離拍照存證備考。

但是,拿這些字做橫向排列時,郤有點與書上的手抄碑文兜不上,因此,假設原作者是在現場先抄寫碑文,然後帶回家重新騰寫,再假設作者於重繕時,把碑文排列錯了(排成直式11行),最後變成碑文每個字沒抄錯,但行數郤有弄錯的現象。

所以,今年在圖書館看到原碑文後,便以Word重新key-in,然後依照11年前舊照片裡殘存文字的相對排列位置,重新在電腦上排一次,排完後如下(按:紅色表示1995年在碑體上看到隱約露出的字): ↓


          碑  魂  招

         知路命可间應九以嗟
         
耳坦者名或募年敷呼
         
獨平實状為者五設是
        台憾與
至其匪甚月鐵為
        湾不昔一如徒少起路有
        總使日百竹之於工為馬
        督諸異四仔襲是至第組
        府子観十藔擊官今一工
        技觀即餘五或使年而夫
        師此知人肚為
略基之
         盛自嗚隧隧
告隆墓
        正事今呼道洞
成台本
        七矣以亦為之倉先北島
        位乃往悲最崩二是间之
        勳叙通矣難壞組邦鐵屬
        五顛車夫事或大人路我
        等末如今而為致未為版
        小聊織也有瘴力通是圖
        山慰荷竹馬癘於本最也
        △其物仔組所茲島急百
        政靈安藔
侵遂事事般
        撰云泰隧
經全情乃事
          其道中營工△以業
          便全為慘事△明之
          益成之憺唯逡治振
          可△殞不其巡廿興

 

排完發現,原碑碑文是直式9行,與1994年所拍的照片資料吻合。

「竹仔嶺招魂碑」雖然是日本人所立,但可能因為當時日人才剛開始統治台灣,所以,碑文仍以漢文書寫,或許是考量到,讓識字的台灣人能夠看得懂這座石碑所要傳達的旨意。

最後,附帶一提:代表立碑人的台灣總督府技師,是「小山保政」先生,第三個字『保』在《北臺灣の古碑》一書中,被作者以「」符號表示,可能作者抄碑文的那個年代,字已不甚清楚。

於今,竹仔嶺招魂碑與第1代竹仔嶺隧道均已不存;使用中之紅磚第2代竹仔嶺隧洞亦日薄西山 ,行將就木。夫新水泥山洞將通,軌路更平,我獨憾人間未知此百年前舊事,乃敘顛末於此,聊慰前人之靈。

101-23M_基隆八堵間舊宜蘭線(舊縱貫線)第一代竹子嶺隧道(竹仔寮隧道)南口(八堵側)_蔡宜儒攝20000625.jpg
↑ 竹仔嶺招魂碑所紀念的1898年初代竹仔嶺隧道,現已改建成新的山洞(豁然開朗)。本照片拍攝於2001年。(2000.06.25 蔡宜儒攝)
 

IMG_5524M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三代竹子嶺隧道北口(左側第一代隧道遺跡)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初代竹仔嶺隧道基隆側的殘存洞門壁體,仍留在新山洞的左側一旁。(2006.08.19 蔡宜儒攝/感謝P君提供訊息)
 

IMG_5528M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三代(左)與第二代(右)竹子嶺隧道北口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竹仔嶺隧道基隆側洞口(2006.08.19 蔡宜儒攝)
 

IMG_5529M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竹子嶺隧道北口外殘存日本時代紅磚_蔡宜儒攝20060819.jpg
↑ 舊山洞基隆側洞口外遺留的怪磚,難到是「陶」字磚??(2006.08.19 蔡宜儒攝)
 

Ke50-30M_縱貫線基隆~八堵間第二代竹子嶺隧道南口_蔡宜儒攝20010218.jpg
↑ 第2代竹仔嶺隧道八堵側洞口。不知這座用了80餘年的老隧道,能否被列入古蹟或歷史建築?(2001.02.18 蔡宜儒攝)

 

回應

2009-12-16 15:43:17 嘉中  email給嘉中  前往嘉中的日誌

小山保政於1899年(明治卅二年)在打狗出張所任內,負責規劃打狗台南
間的鐵道,後因大台車相撞,傷重而逝。葬於壽山,後在其墳豎立頌德碑
誌其功績,追封正六位勳四等。

■ 於2009-12-19 23:49:11回覆

To 嘉中
>
謝謝嘉中兄分享小山保政的歷史!
嘉中兄的部落格,有意思,竟然能收集到這麼多老資料
小弟兩眼為之一亮
>

 

2009-11-14 00:17:51 rex19821016

 這則留言是悄悄話。

■ 於2009-11-14 18:32:25回覆

To rex19821016

 這則留言是悄悄話。
 

2009-11-09 23:55:23 rex19821016

 這則留言是悄悄話。

■ 於2009-11-13 23:47:58回覆

To rex19821016

 這則留言是悄悄話。
 

2008-07-15 19:06:09 TDCKW

看出來了,的確是「與」字,感謝李兄!
原文已更正為「與昔日異觀」。

 

2008-07-03 09:28:38 李永裕 email給李永裕

●記的字應該是「與」字,全句為「○路坦平『與』昔日異觀」,請參考指教。謝
謝!

 

2006-12-09 09:42:00 TDCKW

幾年前竹仔藔隧道在拆除改建時, 我並未得到消息, 是等到拆毀後才知,
要不然, 當初應該去現場搜尋一番... ^_^
如此倒也可以看看, 日治初期由日本進口的紅磚是什麼樣子, 或是有什麼標記!!

2006-12-07 02:30:32 許玲齡

竹仔嶺隧道是日治初期,
因為劉銘傳開的獅球嶺隧道無法使用而新開闢,
這個竹仔簝隧道所使用的磚塊石材,
是由鮫島盛的鮫島商行供應,
但當時(1900年以前)大部分的磚塊由日本進口,
因台灣傳統人工燒磚品質不理想。
那塊磚,應該是鮫島商行在日本進口的磚塊,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DCKW 的頭像
    TDCKW

    小隱隱於宅

    TDC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